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五 8:20-22:00(一楼至七楼)

周六 8:20-22:00(二楼、三楼)

周日 8:20-22:00(二楼至七楼)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专题学习 > 创先争优

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先进风采专栏

作者:暂无 上传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

第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激发创先争优内在动力
麦笃彪     张智勇     杨  勇     陈家材


关于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建设的表扬通报

图书馆党支部   2010-12-13

根据学院的统一布置与安排,我们于10月14日开始组织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与建设。在搬迁与建设中,广大参与搬迁的员工付出了艰辛与努力,共产党员突击队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提前完成了学院领导交给的光荣任务。临时馆于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11月11日,正式为读者办理借阅。临时馆的建设,为新校区的教学、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临时馆的搬迁与建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和突出的先进事迹。这中间,副馆长、共产党员突击队队长麦笃彪、读者工作部主任、共产党员突击队副队长张智勇、文献资源建设部主任陈家材和读者工作部三楼组长杨勇等四人,表现更为突出。支部决定,对他们予以馆内表彰。并将张智勇同志作为学院新校区搬迁先进个人上报学院表彰。

支部决定开辟《图书馆临时馆搬迁先进风采专栏》,组织相关员工撰写的表扬稿刊登在专栏。支部希望全体员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实干精神,在完成今年新馆建设与搬迁中,再立新功。

让共产党员突击队的战旗高高飘扬

张作臣  2010-12-13

图书馆共产党员突击队自9月30日正式成立以来,共有23人自愿报名参加,在过去近两个月的时间中,他们严格遵守誓词,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海经精神和“争创一流,甘于奉献”的图书馆团队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计得失,表现出色,令人感动。 国庆期间,海南恰逢连续强降雨天气,造成海南发生60年一遇的水灾。图书馆也不例外。雨水从教室和窗户直接渗到地下室书库,造成地下室大面积积水。如不及时排除,不但书架会生锈,图书也有可能被部分损坏。10月8日下午,危急关头,突击队16位成员立即拿起扫把、拖把、簸箕、水桶等用具,奋战近三个小时,硬是把地下室的积水扫的干干净净。

10月16日,是一个平常的星期天,也刚好是桂林洋临时馆搬迁阶段安排大家休息的时间。为了不影响读者学习,突击队16位成员利用周六三至五楼不开放的时间调整了馆内59张桌子和240张椅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桌子的搬运中,有的男同志一人扛一张;我们的女同志也不示弱,三人、四人抬一张,仅仅用了3个小时就圆满的完成了桌椅的调整任务。

桂林洋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及建设,图书馆党员突击队的全体成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8个多小时,中午没有休息,午餐是叫的外卖,基本上一整天都投入在图书搬迁及临时馆书架的安装及图书的上架工作中。

在突击队的不懈努力下,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完成了263架书架的搬运和安装,17万册图书的搬运和上架,还有81张桌子和277把椅子、20个期刊柜的搬运工作。

可以说桂林洋临时馆能够提前顺利开放,是馆领导的周密部署、指导和切身参与,更少不了突击队员及其他同志的团结合作和辛勤劳动。特别是个别队员虽然身上有伤,但仍带伤上阵,陈家材同志手腕扭伤,但全权负责了老校区图书的有序搬迁,杨勇同志第一天搬迁时不慎划破了脚,但却为搬迁在所不惜,导致旧伤发炎,张智勇同志虽然家里突发急情,但仍坚持到最后一车书架搬完后当晚才乘机回老家。虽然这些不是什么惊天地的大事,但确确实实是发生在我们突击队里的。

图书馆党员突击队成立至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与建设中,功不可没。现在,新馆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图书馆主体搬迁的重任还要依靠全体图书馆人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洒下更多的汗水。为了海经院新校区的建设,为了新校区图书馆的建设与搬迁,图书馆共产党员突击队全体党员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们厉兵秣马,时刻准备着。他们决心牢记誓词,不辱使命,发扬图书馆的团队精神,攻艰克难,让图书馆突击队的战旗高高飘扬!

无私奉献精神大发扬

——记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中的共产党员麦笃彪

王  佳    2010-11-24

2005年,我刚进图书馆时,麦笃彪同志当时还是网络资讯部主任,到2010年,五年过去了,他也刚过而立之年,但由于他出众的业务能力、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优秀的协调能力现在已是图书馆的副馆长兼信息技术部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一步一步的成长,是他用努力、勤奋和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换来的,在他身上体现的更是一种优秀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操。

尤其在今年的新校区临时馆搬迁任务中,麦笃彪同志更是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暑假期间,我馆已经开始为临时馆的搬迁工作作准备,主要的任务是17万册图书的下架打包、270架书架的拆卸,麦笃彪同志放弃暑假休息时间,不仅要忙新校区新图书馆的建设,还利用稍有闲暇的时间参与到图书的盘点、打包、书架的拆卸工作中。

今年9月底,为了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的更好开展,图书馆党支部成立了共产党员突击队,在领导和全体党员的信任下,麦笃彪同志担任了图书馆共产党员突击队的队长。身为队长,他以身作则,从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如联系、协调搬迁车辆等他就全身心投入进来,到10月14日,新校区临时馆正式进入搬迁,他参与了整个搬迁过程的人员安排、调度,及临时馆功能布局安排等一系列工作。同时身为图书馆副馆长还要兼顾老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新校区新图书馆的建设、招标等工作,尽管事情多、任务重,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稍有时间就参与到临时馆的搬迁任务中,用他看起来十分瘦弱的身板搬书架、抬书包、和大家一起安装书架、拆包上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临时馆搬迁开始前,麦笃彪同志还因考察新校区路上发生车祸,脚上伤还未愈,他仍然带伤上阵,不畏艰辛,迎难而上。

10月26日,临时馆搬迁基本完成,为临时馆能更好的服务读者,麦笃彪同志仍然经常两头跑,安装终端检索系统,门禁系统等设备设施。与此同时,一个大难题又出现的我们面前,那就是临时馆原来没计划提供图书借还服务,但现在学院要求必须开通此项服务,身为信息技术部主任,压力和责任全落在麦笃彪同志身上,由于新馆我馆计划更换新的图书管理系统还没有敲定,这就预示图书借还管理系统我们必须自己解决,系统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如数据库问题、借书超期超期使用费的收取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不能有丝毫马虎的,如果一个代码出错,系统可能不能正常运行,也有可能导致的后台数据库出错等等,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但麦笃彪同志利用他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逻辑能力,自己埋头苦干,遇到问题有时也会在办公室询问大家的意见,基本每天都加班加点,下班时间经常还呆在办公室,甚至将工作带回家,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新校区临时馆图书借还系统的编译和测试。11月11日,新校区临时馆图书借还试运行后,麦笃彪同志又是两边跑,仍然是老校区的工作要协调安排好,新校区那边的图书管理系统也不能出任何问题,终于在他的努力下,11月15日,我馆新校区临时馆正式对读者开通借还服务,新校区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这就是麦笃彪同志,在图书馆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工作中,他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

勇挑重担的共产党员

——记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中的共产党员张智勇

杨  勇    2010-11-24

 10月26日,我馆新校区临时馆书架搬迁、安装,图书搬迁、上架、整理,阅览桌椅的搬迁、摆放全部完成,除部分设备未到位外,10月27日,临时馆将对读者开放,这也标志着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工作圆满结束。10月14日-10月26日,13个工作日的搬迁, 17万册图书273个书架、近70张阅览桌和250张阅览椅,最后呈现在新校区同学面前的是清爽的空间、整齐的书架、划一的阅览桌椅、有序的图书、优美的字画,得到了同学们的赞许,这里面,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党员突击队副队长、读者工作部主任张智勇同志。

根据学院搬迁工作安排,10月14日我馆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可是在搬迁工作开展之前,张智勇主任就已经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对一整个搬迁工作做了缜密的工作安排和计划,从搬迁人员的组合到保证老馆的正常开放人员安排;从书架的摆放到图书的上架顺序;从阅览座位的摆放到字画的悬挂,无不做好了周密的安排。搬迁工作的井然有序,得以提前完成,可以说张智勇同志付出了不少的心血。

并且在整个搬迁过程中,他做出了党员的表率作用,也履行了自己在加入党员突击队时的誓词,冲锋在前,真正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摆放书架前,为了书架的摆放整齐,他不怕脏不怕累,趴在地上用粉笔在地上丈量好每一架的摆放位置,让人不由得对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钦佩不已。最让人感动的是,在搬迁过程中,他的父亲因脑溢血突发住院,生命垂危,可是正逢收尾工作和新馆的人员安排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他在得知两位哥哥已经先赶回去的消息后,压抑住内心的担忧和焦虑,在把手头工作完成并做好了后续工作的安排布置后,才连夜坐飞机赶回四川老家,这一切都让馆领导和同事们感动不已,这些都体现出他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负责。

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工作作风,对自己负责、对学院负责、对党负责,这就是张智勇,我们的好党员,好同志。

奉献的风采

——记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中的共产党员陈家材

张  蕊    2010-11-24

10月11日,图书馆召开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动员大会,10月13日,馆里再次召开搬迁动员大会,10月14日,一场集中,全面而艰苦的搬迁“会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我被安排在由采编部主任陈家材老师负责的一组里。我们这组主要负责在老校区图书馆,将要搬往新校区临时馆的书架,书籍和桌椅有秩序的装车,以及押运到临时馆。图书馆搬迁工作不同于学院其它部门的搬迁,重点在于大量的图书和期刊,书刊数量大、分类多,任何一类图书弄乱都将为临时馆的上架带来很大的难度,而不是简单的由一地搬往另一地。在这次搬迁过程中,馆里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而我就说说让我感动的陈家材老师。

其实在搬迁的第一天我并未注意到太多,因为第一天要将所有书架都运到新校区的临时馆,所以大家齐上阵,接力将书架搬上车,太阳暴晒着,每个人都汗流浃背,陈家材老师也在忙碌着搬运,看不出一点不同,第一天真的很累很累。273个书架一天就运过去了,直到搬迁第二天才想起陈家材老师前几天考察新校区临时馆时遇车祸手部受伤,却仍然带伤上阵,不但没休息一下,还都拣的是最重最累的活干,搬迁还在继续中,更加的忙碌了,大部分的同事都被派去新校区临时馆了,老校区留了我们三个人,陈家材老师既要掌握总体部署,又要跟随押车,期刊也是他在下班后独自加班整理打包的,每天的最后一班车他都会自己去押,因为押车回来时天已经黑了,下班时间也早已过了,只有一天他实在忙不过来分不开身,才让我们去押,天渐渐黑了,他会一会一个电话询问是否到到了临时馆,是否卸车完毕,是否回来了,终于我们回到了老校区,他还等在那里,那一刻你会体会到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对同事的关心,时不时的他会安排我们休息一下,吃饭时间到了,唤我们快去吃饭,而他自己从不休息一下,也不知有多少天和午饭说拜拜了。

五天,我们在陈家材老师有条不紊的带领下将要搬往新校区临时馆的17万册图书,273个书架,20个期刊柜,62张阅览桌和250张阅览椅,全部搬迁完毕。

搬迁还在继续,我们到新校区临时馆和大部队会合,10月25日,经过大家的浴血奋战,临时馆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明天我们大部分人会被调回老校区,新校区临时馆的同事进行收尾工作,此次“战役”圆满结束。

临时馆的搬迁战斗,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陈家材老师的突出表现,他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更让我难以忘怀。

优秀的党员突击队队员

——记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工作中的共产党员杨勇

杨  瑛    2010-11-25

图书馆党员突击队是为了搬迁和建设新校区图书馆而成立的。自党员突击队9月30日成立以来,杨勇同志能严格遵守突击队誓词,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海经精神和“争创一流,甘于奉献”的图书馆团队精神,能够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计得失,很值得我们大家的学习。

杨勇同志在平时工作中表现就很出色,在这次的新校区临时馆的搬迁和建设中更为突出。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任劳任怨,有着强烈的责任心。记得在第一天的搬迁工作中,由于所有被拆卸的书架都需要靠我们自己装车和卸车,加之图书馆临时馆设立在二楼,搬运架子的同时还要爬楼梯,劳动强度非常大。杨勇同志因在之前的搬迁准备工作中脚就受了伤,搬迁当天他脚上虽还包着纱布渗着血丝,但依然坚持工作得很卖劲。卸书架层板、顶板等零部件时,其他同志都是一人一捆或两个一捆的搬运,他则是一个人搬运三四捆,支部书记形容说“像黄牛一样工作”一点都不为过。遇到个别女同志搬不动时,有时候他还搭把手,还不忘劝说女同志不要搬运过重或是要注意适当休息。由于连续几天的过度劳动,导致杨勇同志的膝关节劳损肿大,行走都非常困难。即使是这样,他都没有请假休息,依然跟大伙一起装书架、搬书、拆包、排序、上架、整架、倒架。碰到脏活,累活总是要揽过来,冲在最前面,没有半点怨言,真正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貌。

无论是在新校区临时馆搬迁建设中,还是后来突击队组织的抗洪排水活动中,杨勇同志都表现得积极主动,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桂林洋新校区临时馆的建设已基本告一段落,但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设好新校区新图书馆,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载体。相信杨勇同志将一如既往的工作,为我们大家带好头,用他的热心、积极的态度感染身边的每个人。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工作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格,为图书馆的美好未来贡献一份力。


图书馆党支部

 2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