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时间:

周一至周五 8:20-22:00(一楼至七楼)

周六 8:20-22:00(二楼、三楼)

周日 8:20-22:00(二楼至七楼)

首页 > 最新动态 > 通知公告

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纪念著名诗人余光中

作者:暂无 上传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


 

       据台湾东森新闻、台湾中时电子报等媒体报道,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辞世,享年90岁。


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翻译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已出版诗文及译著共40 余种。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



 

余光中作品风格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余光中的诗与人生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印象源于20世纪后期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创作《乡愁》时,余光中不过二十余岁。事实上,余先生的乡愁早已贯穿整个人生,整个诗文创作。
       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新大陆和一个岛屿,旧大陆是祖国,新大陆是异国,岛屿则是台湾。他21岁第一次离开旧大陆去岛屿,30岁第一次离开岛屿去美国求学。第一次离开,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的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
       余先生一生漂泊,从江南到四川,从中国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研习,让余先生在中西文学界享有盛誉,往返于两岸多国,却依然从未有过“归属感”。他诗文的主题,多离不开“离乡”“乡愁”“孤独”“死亡”,读他的诗,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苍凉与顽强。
       《守夜人》是余光中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自选自译诗集, 1992年首版于台湾,收诗65首;2004年,新收17首诗,于中国台湾再出新版,序言中写道“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而在中国大陆首次推出的《守夜人》,距离首版已是24年之后,颇多增删琢磨,89岁高龄,对待诗文一如初见,还在字斟句酌着每一个音节,一个符号。以余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再过十二年我就一百岁了,但我对做人瑞并不热衷。所以这是最新的也是最后的《守夜人》了。”


余光中作品集

       诗集
       《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天国的夜市》、《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与永恒拔河》、《余光中诗选》(1949—1981)、《隔水观音》、《春来半岛》、《紫荆赋》、《梦与地理》、《安石榴》、《双人床》、《五行无阻》、《余光中诗选》第二卷(1982—1998)。

       散文集
       《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焚鹤人》、《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选》、《青青边愁》、《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凭一张地图》、《隔水呼渡》、《日不落家》。

       评论集
       《掌上雨》、《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梵谷》、《井然有序》、《蓝墨水的下游》。

       翻译作品
       《梵谷传》、《老人和大海》、《英诗译注》、《美国诗选》、《 New Chinese Poetry》(《中国新诗选》)、《英美现代诗选》、《 Acres of Barbed Wire》(《满田的铁丝雨》)、《录事巴托比》、《土耳其现代诗选》、《不可儿戏》、《温夫的扇子》、《The Night Watchman》(《守夜人》)、《理想丈夫》。


馆藏书目推荐



1、《守夜人》

内容简介:本书是余光中的自选自译诗集,收录了诗人从1958年至2014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创作的八十余首诗歌,其中包括《乡愁》《翠玉白菜》《乡愁四韵》《与永恒拔河》《江湖上》等经典名篇。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27/Y754-6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区



2、《日不落家》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众岳峥峥》、《山色满城》、《重游西班牙》、《红与黑——巴塞罗纳看斗牛》、《雨城古寺》、《逃犯停格》、《伊瓜苏拜瀑记》、《桥跨黄金城》、《没有邻居的都市》等作品。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67/Y754-11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



3、《分水岭上》

内容简介:本书是1972-1981四年间的评论集,从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等五个方面对两岸三地自五四运动至19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梳理。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06.6-53/Y754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区



4、《听听那冷雨》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多篇作品,内容包括:万里长城、山盟、南半球的冬天、朋友四型、外文系这一行等。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17.62/Y754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区



5、《余光中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余光中的散文、诗、杂文经典作品,包括《高速的联想》、《山国雪乡》、《钟乳石》、《莲的联想》、《中秋月》、《山中传奇》、《中国结》等。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17.2/Y754-3=3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区 



6、《黄绳系腕》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不同年代的散文佳作,主题丰富,包括作者旅居国外的经历、读书的体会、对祖国故土和文化的眷恋、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其既要"知性"又要"感性"的散文写作风格。笔触开阔大气,文章引经据典,语言幽默生动,可读性强。

藏书信息:索书号 I267/Y754-9  馆藏地点 图书阅览4楼A区 


       余光中专题书展集中在图书馆四楼A区,欢迎广大读者借阅。 


▲ 宣传海报(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图书馆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