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原料的本身较为粗糙,在摩擦时,摩擦力较大会产生

        热量,加之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钻木取火的发明来源于我国古时的神话传说。燧人氏

        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

点击查看钻木取火图片



点击查看钻木取火图片




点击查看钻木取火图片

钻木取火

黎族钻木取火亟待保护申遗


----摘自华媒网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伏羲取的是天火,而取大地上的火种则是“燧人”大神,关于燧人氏(取火者)钻木取火的传说很多……我们海南黎族还保留着“钻木取火”的技艺。

  

中国古老传统技艺“钻木取火”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南部包括三亚、五指山、东方等市及琼中、保亭、陵水、乐东、昌江、白沙等县的黎族集聚区。

  我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韩非子·五蠹》提到:“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黎族手钻取火工具由钻火板和钻竿(或弓木)两部分组成.钻火板用较软的山麻木砍制,一般长35厘米左右,宽7到10厘米,厚3到5厘米,在一侧挖若干小穴,穴底为流灰槽,火星由此下落.钻竿(或弓木)长50到60厘米,用硬杂木制成,直径3到5厘米,下端略尖,如圆锥状.此外,还需用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物.取火时,用脚踏住钻火板,将钻竿插在小穴内,以双手搓动钻火棒或弓,使机械能转为热能,产生火星.火星沿槽而落,点燃引燃物.当引燃物冒烟时,迅速将之拿起来吹风助燃,从而引出火来.

  黎族钻木取火工具有两部分组成,一个为钻火板,一个为钻竿或弓木。取火时,板固定,棒或弓运动,有机械能转为热能,其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碳、氧或碳氧化合物燃烧。

  

黎族钻木取火

  在取火时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光靠蛮力就可以钻出火来,刚刚发生火星时是看不见的,为了使看不见的火星变成旺盛的火焰必须有一种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而且还要不失时机的输氧,才能达到取火目的。

  取火时,用脚踏住钻火板,将钻竿插在小穴内,以双手搓动钻火棒或弓,使机械能转为热能,产生火星。火星沿槽而落,点燃引燃物。当引燃物冒烟时,迅速将之拿起来吹风助燃,从而引出火来。

  黎族钻木取火具有考古学、历史学价值。钻木取火中所用的媒介物,即用易燃的芯绒、芭蕉根纤维、木棉絮等引燃,为有机物,因年代久远,不易保存,很难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这正是考古资料在学术研究上的局限性。钻木板、钻竿或弓木作为文物,本身不会说话,是一种死化石,单凭这些资料很难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这只能求助于作为“活化石”的民族学有关资料的帮助。在现时代,钻木取火的必要性早就不再存在,懂得这一技艺的人已不很多,现存于民间这些老艺人,还掌握着钻木取火的方法,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