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黎锦 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

        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

        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黎锦多用于妇

        女筒裙、摇兜等生活用品。

点击查看黎锦图片



点击查看黎锦图片




点击查看黎锦图片

黎锦

海南黎锦竞秀北京非遗展


----摘自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2月5日至15日,为期10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全国188个非遗项目参展,160余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应邀进京同台竞秀,展示各自绝技。

     海南省民族研究所“黎族服饰”项目及其“黎族纺染织绣技艺”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是黎锦承担了记载历史的功能,每一个符号,都是一个故事,是历史的体现,是文化的凝聚。黎锦可称为一本博大厚重的民族史书。这次北京非遗成果大展,海南“黎族服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深厚的黎族文化特色和古老的纺、织、染、绣四大技艺吸引了中外参观者。

     2月1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来到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一同参观展览。在锦绣人间海南展厅,张德江副总理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服饰生产性保护工作情况介绍,观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精湛技艺,并与他们亲切交谈,询问技艺特点和传承发展情况。张德江指出,当今,中华民族的发展,要从传承中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活化石”的黎锦,不仅是黎族特有的一项手工技艺,也是黎族一本博大精深的民族史书。要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切实的措施来保护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指出,从某一个项目上认识非遗,应该重视寻找其原本内涵,通过展示其具体的内容,不仅能够进一步增进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识,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融入民众、融入生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群众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认为黎锦图案含意深刻,寄托着黎族人民美好的愿望,因为在黎锦的图案中,有很多的文化内涵,这里面既有技艺的体现,又代表着深厚文化背景和底蕴。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深有感触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保护工作处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呵护、培养。随着海南对外开放交流日益频繁,国际旅游岛名声渐响,代表海南本土文化的黎锦要走出深闺,使这朵奇葩在旅游、商品经济时代再绽光彩。

     这次北京非遗成果大展,不仅让社会各界了解黎锦的保护和开发价值,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黎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让有识之士共同来保护开发,就是对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传承、保护的一个支持。在锦绣人间海南展厅,以图文、实物、现场展示的形式把黎锦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完美呈现,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震撼!”

     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需要合力,海南省民族研究所在促进黎族服饰的保护和黎锦文化的挖掘中,以“学研群”相结合。学,就是在文化的挖掘上和技艺传授培训上,需要补充这方面的人才;研,就是需要专家学者从理论和文化上研究,从黎族五大方言区织锦及服饰特点、黎锦图案意匠纸描红设计应用实践等方面深入挖掘;群,就是建立民间艺人、技师或者传承人数据库,有了他们的参与,才有牢固的黎锦根基。